【刘备是怎么死的】刘备(161年-223年6月10日),字玄德,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(今河北省涿州市)人,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。他一生以仁德著称,与关羽、张飞结为兄弟,共同开创了蜀汉基业。然而,刘备最终在白帝城病逝,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。
一、刘备去世的背景
刘备在赤壁之战后逐渐壮大势力,于221年称帝,建立蜀汉政权。同年,因关羽被东吴所杀,刘备不顾诸葛亮等人的劝阻,执意发动对东吴的战争,史称“夷陵之战”。此战中,蜀军大败,刘备退守白帝城,身心俱疲,最终病逝于此。
二、刘备死亡原因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姓名 | 刘备 |
生卒年 | 161年-223年6月10日 |
死亡地点 | 白帝城(今重庆市奉节县) |
死亡时间 | 223年6月10日 |
死亡原因 | 病逝(据《三国志》记载) |
直接诱因 | 夷陵之战失败,情绪低落,身体虚弱 |
历史记载来源 | 《三国志·先主传》 |
三、历史评价与影响
刘备的去世标志着蜀汉由盛转衰的开始。他的儿子刘禅继位,由诸葛亮辅政,继续维持蜀汉政权。刘备虽未实现统一天下的理想,但其仁义之名和创业精神一直被后世所推崇。
四、小结
刘备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,他凭借个人魅力和战略眼光建立了蜀汉政权。他在夷陵之战后因病去世,享年63岁。虽然他的生命因战败而受到打击,但他的精神和事迹依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