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学识问答 >

炙手可热成语典故

2025-08-02 04:51:17

问题描述:

炙手可热成语典故,在线等,求秒回,真的十万火急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8-02 04:51:17

炙手可热成语典故】“炙手可热”是一个常用于形容权势极盛、地位极高、受人追捧的成语。其背后蕴含着一段深刻的历史典故,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权力和地位的态度。

一、成语来源与典故

“炙手可热”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《丽人行》。诗中写道:“炙手可热势绝伦,慎莫近前丞相嗔。”这里的“炙手可热”原意是说,有人的手热得像烤肉一样,连靠近都感到烫手,比喻权贵之人气焰嚣张,令人不敢接近。

后来,“炙手可热”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,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物因地位高、权力大而受到极大的关注和追捧,甚至让人望而生畏。

二、成语含义及用法

项目 内容
成语 炙手可热
拼音 zhì shǒu kě rè
出处 唐·杜甫《丽人行》
原义 手热得像烤肉一样,形容权贵气焰嚣张
引申义 形容权势大、地位高、受人追捧
使用场景 多用于形容权贵、名人、热门事物等
褒贬色彩 中性偏贬(多用于讽刺权贵)

三、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

在唐代,尤其是安史之乱前后,权臣当道,外戚专权,许多权贵人物凭借皇权和家族势力,掌握实权,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。杜甫作为一位关心民生、批判时政的诗人,借诗讽喻这些权贵人物的骄横与跋扈。

“炙手可热”这一成语,正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真实写照,也反映出作者对权势膨胀的不满与批判。

四、现代使用与演变

在现代汉语中,“炙手可热”虽然仍保留了原有的讽刺意味,但更多被用来形容某些事物或人物的热度极高,如“某明星炙手可热”、“某产品炙手可热”,表达的是受欢迎程度和关注度。

不过,在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,使用此成语仍需注意语境,避免误用或曲解原意。

五、总结

“炙手可热”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,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。它既是对古代权贵现象的讽刺,也是对现代社会热点现象的映射。了解其出处与演变,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准确地使用这一成语,避免误解或误用。

结语:

“炙手可热”虽源于古诗,却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。无论是对历史的回顾,还是对现实的观察,这一成语都能引发我们对权力、地位与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